外盘配资公司 马克龙私下承认,俄乌冲突就是北约惹出来的
2025年9月外盘配资公司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·萨克斯在一次采访中爆出猛料——他说,法国总统马克龙曾私下告诉他,“北约才是俄乌冲突的根源。”这一句话,几乎把西方一直以来的官方说辞全推翻了。那些关于“俄罗斯的侵略”“乌克兰的民主斗争”的论调,在这句话面前显得苍白无力。北约东扩、乌克兰危机,这些被讳莫如深的问题,再一次被摆上了台面。
时间回到2022年5月,当时萨克斯人在法国,接受马克龙颁发勋章。仪式结束后,两人在无人处进行了私下交流。萨克斯后来回忆说,马克龙那时的谈话内容,与他在公开场合的立场完全不同。私下里,马克龙明确表示,正是北约一步步的扩张,引发了这场危机。听到这番话的人,心里自然会有种复杂的感觉——不是质疑内容本身,而是那种“表面一套、背后一套”的强烈反差,让人不免心生不适。
乌克兰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。三十多年前苏联解体时,西方国家曾向俄罗斯保证——北约不会向东扩张半步。然而,这个承诺没几年就被抛诸脑后。1994年起,美国主导下的北约开始一步步向东扩。如今,随着瑞典加入北约,成员国增至32个,北约的防线几乎已经抵达俄罗斯家门口。
展开剩余73%这样的扩张,等于一步步挤压俄罗斯的安全空间。2008年北约公开表示欢迎乌克兰加入,俄罗斯立刻强烈反对。毕竟,没有哪个国家能容忍敌对力量在自己边境驻军。俄罗斯多次强调,只要北约不吸纳乌克兰,一切都还有得谈。但北约对此置若罔闻,拒绝任何关于安全担忧的讨论。
马克龙的“前后一张脸”,其实正是欧洲政客群像的缩影。公开场合,他依然高举“支持乌克兰”“制裁俄罗斯”的旗帜,呼吁欧洲团结一致、加大军援;可私下,他也不得不承认——北约才是危机的源头。这种“台上台下两副面孔”的局面,说白了,就是欧洲领导人左右为难:一边要安抚国内民意,一边又得顾及美国的态度。
萨克斯的态度一向直接。他指出,那些政客从未真正想过和平——战争,对他们而言,只是生意和政治筹码。法国军火出口暴涨三成,德国为此批准了1000亿欧元的军费预算,英国则借资本流动稳住了伦敦金融中心。嘴上喊“和平”,心里却在盘算收益。
其实,这场战争本来完全可以避免。早在2014年,许多专家就警告:只要乌克兰保持中立,不倒向北约,俄罗斯就不会动手。萨克斯也坚信,如果欧盟当时支持一个既不加入北约、又愿意在领土问题上谈判的乌克兰,今日的惨剧或许根本不会发生。
2022年,土耳其曾试图调停,提出“中立方案”。眼看着谈判有了起色,却很快被压下。欧洲政客更在意输赢、地位、权力,没有人真正在意和平该如何实现。北约扩张这道坎没人肯迈过去,谈判的路也就此被堵死。
如今,局势陷入僵局。俄罗斯要求乌军撤出东部四地,乌克兰则坚持俄军必须全面撤离本国领土。双方都不肯退让。中国提出“欧洲安全倡议”,希望让北约、俄罗斯、欧盟坐到一张桌子上,但前提是——得有人先放下手中的武器。
打到今天,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。乌克兰的城市满目疮痍,俄罗斯在制裁下苦苦支撑,欧洲的经济则被能源危机和高通胀拖得举步维艰。说到底,这场战争并非什么“民主与自由”的较量,而是一次战略误判的连锁反应——一步错,步步错。
北约声称扩张是为了安全,可现实却是——整个欧洲比以往更不安全。马克龙那句“北约的错”,并不是随口一说,而是压抑已久的真话。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战争,如今成了所有人共同的负担。
真正的安全,不是把对手逼到墙角,而是要学会相互理解。如果连曾经的承诺都能随意撕毁,那么所谓的“规则秩序”,也不过是一张纸。欧洲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:是继续硬撑着走下去,还是勇敢地承认错误,重新坐下来谈?这不仅是外交抉择,更关系到未来几十年的地缘格局。
马克龙那句私下的真话外盘配资公司,比无数官方声明都更有分量。它撕开了伪装,让人们看清——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。而那些明知剧本错误却还要硬演下去的欧洲领导人,或许也清楚,这场戏的结局,早已写好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外盘配资公司 水果市场:8月27日嘎啦收尾早富士待上市 行情有别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