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资平台提供咨询 拍张照,勿忘我
老太太爱美:头发烫过,蓬松得刚刚好;脖子上挂一串珍珠项链,着一身印花丝绸长裙。在长宁区安化路小蓝花市民中心一角的照相馆,72岁的吴女士不时地看向女儿和老伴,有些拘谨。摄影师连声夸赞:“真上相,您年轻时候一定喜欢拍照。”
照相馆被布置成“老上海”家中的样子:珠帘、饼干箱、拨号电话、花砖……这不只是怀旧。在沪上首家区级认知障碍赋能支持中心“小蓝花市民中心”,这是一种记忆疗法——让认知障碍患者通过熟悉的物品、照片、音乐或气味,激活大脑中与个人经历相关的神经网络。
“年轻时候”像一句“暗号”,吴女士的肢体放松下来。去年,她被确诊为血管性痴呆。渐渐地,她说不清人名,句子也讲不完整。女儿特意带她到小蓝花照相馆拍照,拍完咨询干预训练项目:“这样,妈妈不会太排斥。”
小蓝花公益照相馆从7月底开放至8月24日。长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希望让更多走进照相馆的居民了解认知障碍的表现,多关注自身或者家中老人,尽早干预。
她透露,接下来长宁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医疗转诊将实现签约全覆盖。这也就意味着相关医疗机构可根据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开展培训,同时初步打通养老服务与专业医疗机构的“绿色通道”,为到小蓝花市民中心且有需求的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、专业化的医疗支持。
拍张照
“以前我们用鸡毛掸子扫五斗柜上的落灰,记得伐?就用这个Pose。”小蓝花照相馆的志愿者、长宁区现代影像艺术家协会办公室主任杨虹雯一边“示范”,一边观察吴女士的反映。
果然,吴女士接过鸡毛掸子,熟练地扫了扫叠放的纸箱子、五斗柜。摄影师赶紧定格。女儿皇甫亦欣在一旁鼓励:“老太太很优雅,真棒。”
几天前,皇甫亦欣搬回了父母家住,方便观察母亲的情况。朋友母亲确诊阿兹海默症后,很快发展到语无伦次、无法交流。再后来因部分精神方面的症状,一度很难找到能够接收的养老院。皇甫亦欣越发担心母亲:血管性痴呆症与阿兹海默症都属于认知障碍。她不停地劝说:“我们去看一下好不好?”
吴女士坚持认为自己没那么严重,服药已是她能够作出的最大“让步”。于是,皇甫亦欣在寻找一种比医疗机构温和,又能让母亲不知不觉接受的干预方式。直到看到“小蓝花”照相馆。“老太太美而自知,最喜欢拍照片。她已经有十多年不进照相馆拍了。”她说。
照相馆里的部分老物件从居民家中征集来。这两天,又有居民联系杨虹雯去拿搪瓷杯。“现在就差在五斗柜上放一个三五牌台钟。”她说,在这种“怀旧”的场景中交流,能帮助认知障碍老人触及记忆深处。
从照相馆开张起,杨虹雯几乎每天都会到场协助摄影师。摄影师是她在协会的同事,共有五名。如今每周三至周日照相馆开放时段,就会有一名摄影师志愿者轮值。杨虹雯退休前在福世居民区做社区工作,熟悉大多数居民。在照相馆,她察觉到了一些“老熟人”的变化。
几天前,福世居民区的莫叔带着老伴高阿姨来拍合照。杨虹雯很了解这对老夫妻,问高阿姨:“您还认识我吗?”高阿姨认真看了一会儿,没能想起来。她被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,“想起来”颇费一番功夫。
“这些饼干箱看到伐,以前每户人家都有。”杨虹雯慢慢引导。
莫叔温柔地提示:“拨号电话机,老早安装一部要好几千,我们家装了。”
照相馆内的陈设变得眼熟起来。搪瓷洗脸盆、镜框里的老粮票和公交车票还有衣橱……高阿姨想起来了,很开心:“这些东西,老早家里都有。”
莫叔和高阿姨拍了好几张合照。
“每次我看到这些老熟人,两夫妻互相搀扶着走得很慢,我就知道有些不对劲。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其实很渴望自己被理解,但又怕麻烦儿女,老伴的负担就变得很重。这些照护者需要像照相馆这样的地方‘喘口气’。”杨虹雯说。
喘口气
照相馆成了消解情绪的窗口。
一名拍照的阿姨告诉杨虹雯,感觉自己儿子看她的眼神不一样了:“跟儿子说出去买菜,说好的买五样菜,出去转了10分钟,一样都没带回来,全忘了。”也有照护家属跟她说:“出去散步,眼睛一眨,老伴就不见了。去了派出所调监控才找回来。”
家属们需要喘口气。
拍完照第二天一早,莫叔又带着高阿姨来到小蓝花市民中心。他去买菜,老伴由“小蓝花”干预项目训练的志愿者陪着做专注力训练。高阿姨在规定的格子里画图案,一个都没画对,但老人家看着满脸欢喜。“现在阿姨分不清上下左右,训练一段时间,逐渐会有好转。”长宁区银境养老服务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刘畅告诉记者。
约摸半小时后,莫叔过来接高阿姨回家。刘畅告诉他:“今天高阿姨还做了手工,大家都夸她做得好看。”
高阿姨仰起头看着莫叔,一副求表扬的神情。莫叔连声说“好”。
趁着吴阿姨拍照,刘畅向皇甫亦欣推荐“读书会”:“这与照相馆一样,通过形式引导老人想到以前的事物。不止于此,我们还会启发他们用语言描述这些记忆。”
皇甫亦欣是家中独女,嘴上说着让母亲“早干预早治疗,是为了给自己减轻负担”,眼底却闪着泪花:“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。我怎么能接受有一天妈妈连我都不认识了?”
相较于接受医疗机构的“结果宣判”,认知障碍患者更需要柔性方式介入干预。
刘畅发现,不少患者家属“填鸭式”地遵循医嘱:“天天让老人做同一件事,他们也会受不了。我们的干预是对医嘱的补充,用游戏、读书等方式让老人更易接受。另一方面,一旦发现情况变严重,我们也能及时提供渠道,帮助老人转接到更专业的机构。”
照相馆来过一对父子:父亲坐在轮椅上,由儿子推着。拍完照片,儿子问志愿者“小蓝花”是什么意思?
“‘小蓝花’寓意‘勿忘我’,是国际‘认知症好朋友’社会行动的公共倡导标识,象征对记忆的关注与守护。”工作人员告诉他。
“拍张照配资平台提供咨询,勿忘我。”儿子对父亲说。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配资平台提供咨询 家里只能买一辆车,尽量选MPV,这两款耐用空间大,安全省油
- 下一篇:没有了